在武汉高科医疗器械园B11栋实验室内,一台形似太空舱的设备正悄然改变中国乳腺癌筛查格局。相较现有医疗设备,它无辐射、不用注射造影剂,仅需15秒就能完成高精度乳腺成像。
和视光声技术人员正在操作设备
这是一台全景乳腺光声断层成像系统,由武汉和视光声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和视光声”)自主研发。在其背后,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汪立宏教授30余年的研究积累,承载着三位湖北老乡“把顶尖技术带回家乡”的初心。
院士回乡创业
一个实验室技术的“湖北基因”
汪立宏任职于加州理工学院,几十年来他的实验室已在光声成像技术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201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汪立宏在美国与两位发小——胡群和易山重逢,一位曾任A股上市公司总裁,另一位则与汪立宏同为华中科技大学校友。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汪立宏
“家乡的光谷需要您的技术,中国的医学影像技术需要一次革命。”彼时,汪立宏正为如何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发愁,老乡的这句话顿时让他豁然开朗,三人就此创立和视光声。汪立宏负责出技术,胡群和易山负责启动资金,浓厚的“老乡情结”促使他们选择将国际领先的光声成像技术落地光谷。
从500平方米的实验室起步,这支“华科系”团队用7年时间完成从0到1的跨越。如今公司50余名员工中,研发团队占比超70%,手握50余项专利,自主开发的生命科学仪器已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海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相关医学研究。
七年磨一剑
核心部件国产化“攻坚战”
光声成像曾被美国国立卫生院评为未来三大新技术之一,它兼具光学成像高分辨率和超声成像穿透深度,可透视生物组织内微米级血管网络。
“现有乳腺影像检查以超声、X射线钼靶、核磁共振为主。超声依赖医生手法和技术,钼靶有电离辐射,磁共振检查时间长、费用高。”和视光声副总经理肖丹说,光声成像是对现有影像方法的补充,同时对医生操作水平依赖度较小,可在短时间内无创、无痛成像。
和视光声技术人员正在进行研发
2019年,首台乳腺光声成像样机在光谷诞生,随后在北京协和医院及东直门医院进行临床试验。2023年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设备在乳房肿物血管成像效果上明显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且系统安全性、稳定性良好。次年,公司获批国内首张乳腺光声成像设备注册证,技术成果正式得到认可。
与此同时,团队面临产品推广难题: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设备制造成本高昂,国外一旦“断供”产品将无法投入生产。
“我们必须完成关键核心零部件自研!”肖丹说,团队选择“全链条自主研发”路径,历经数年攻克核心“三大件”——纳秒脉冲激光器、全景探测器阵列、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自主研发难题,完成自研软件和算法优化迭代。
和视光声全景乳腺光声成像系统效果图
“目前,我们的设备穿透深度可达5厘米,满足乳腺检测需求,单次检查时间不超过15秒,成像分辨率达250微米。”肖丹说。
从光谷出发
让技术“下沉”到县域医院
乳腺癌已成为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每年约有43万新发病例,约30%早期乳腺癌患者可能发展为晚期。据估算,到2032年全球乳腺癌影像诊断市场预计将达476亿美元。
“要让高端技术‘下沉’到基层。”和视光声总经理胡群透露,公司正布局“300个影像中心及500辆移动检测车”,通过与机构合作,将设备投放到基层医院和卫生所,让全国女性都能接受无痛筛查。
不久前,和视光声在健博会现场发布公司最新设备
“我们希望实现医学影像的普适化和日常化。”胡群介绍,和视光声正与本地科研院所及医疗机构协同开发AI光声成像设备,未来有望减轻医生负担,为患者打造个性化精准诊疗。针对婴儿颅内无损成像、糖尿病足微循环监测等医疗设备也列入公司研发计划,多模态融合影像技术计划3年内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