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楚王墓一批考古新成果出炉,首份报告今年内出版

2025-04-21 16:59   中国光谷微信公众号  

4月18-20日,“2025湖北武汉明藩王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光谷召开,近百位国内明史、考古、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学者参会,发布藩王文化最新研究成果,为明楚王墓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建议。

明楚王墓位于东湖高新区龙泉山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明楚藩八代“昭、庄、宪、康、靖、端、愍、恭、定”九位楚藩亲王茔域,是现存明代亲王墓中时间跨度最长、格局最清晰、占地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的墓群,2022年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屈文谦教授介绍,明楚王墓为研究明代藩王体制、皇家丧葬制度,以及明代武汉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是极为重要的文化遗产。

会上,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蒋卫锋透露,明楚王墓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单位)第一份考古报告《明楚昭王墓研究报告》计划于今年内出版。报告形成了一批关于昭王墓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比如,以往考古工作报告大多聚焦于地宫及随葬器物的发掘,对于地面建筑缺乏研究。此次考古利用可穿透植被的激光雷达技术,获得了精度较高的昭园地形图,初步揭示了昭园东、西两侧夫人墓的墓园结构,展现出其隐藏的历史风貌。

昭园建筑材料来源也是学者关注的问题。蒋卫锋说:“我们与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合作,对昭园的砖瓦、石质建筑材料进行成分鉴定与分析,发现部分石料为就地取材,产于龙泉山或附近古采石场。近期研究还发现明楚王墓所用砖在明初已开始烧制,且大量砖瓦疑在今江夏地区烧制。”

昭园

此外,近年来一些学者由于未能亲临其地或文献记录不清,容易错误引用碑文。此次考古完成了楚昭王碑数字化扫描工作,得到楚昭王碑完整录文。

清末龙泉地方史志《灵泉志》中,描述了昭王及历任楚王驱逐当地八大家以营坟的冲突故事,并有昭王长期“停棺待葬”的说法。学者综合碑文、多种文史资料等,多角度探讨了该问题,基本否定了《灵泉志》中关于昭王墓营建的相关说法。

楚昭王碑完整录文

当前,明楚王墓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在加快建设中。公园规划面积达6.87平方公里,将构建“一环(环山绿道)一带(古河道展示带)九园(九座明楚王茔园)十二景(其它历史古迹)”的展示结构。

围绕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专家提出不少建议。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高蒙河说:“遗址公园建设要切忌单纯修建围墙等公园设施,进行公园化改造,而是要将遗址保护和公园设计相结合,让遗址像公园般美丽。”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李媛丽建议:“通过AR技术复原明代祭祀场景,并打造‘楚王’系列IP,以沉浸式、互动性提升游客游览体验。”

龙泉山风景区

以明楚王墓为核心,龙泉山风景区已成为集科研、教育、游憩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新地标,2024年接待游客达26万人次。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建成明楚王墓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平衡保护与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把文脉传下去,为推动湖北打造特色长江文化贡献光谷力量。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