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暨媒体开放日活动,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向中外媒体全程开放。(点击了解更多)。
会议现场
会上,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先后发言,并就支持武汉和武汉都市圈建设、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促进特色高校建设、支持湖北做大做强大健康产业等提出意见建议。
01
与区域产业发展共生共荣
全力争创光电子领域国家实验室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 尤政:
2024年,华中科技大学牢记殷殷嘱托,充分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全力服务国家和区域产业体系建设,并立足湖北,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实践中,助力地方实现更多创新驱动、更加高质量发展与更好发挥先发优势的“智慧增长”。
一方面,强化有组织的人才培养,把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适配产业发展放在最突出位置。一方面,始终坚持有组织科学研究,健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机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与区域产业发展共生共荣。
在统筹布局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上,加强国家级科研平台的实体化建设,服务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加强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和湖北光谷实验室建设,全力争创光电子领域国家实验室,积极履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职责使命。聚焦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与华为公司、东风集团等建设好高水平校企地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拔尖创新人才扎根湖北、服务湖北、建设湖北。
02
纤维编织人造血管
正在开展临床转化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卫林:
我认为,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传统产业是推动经济快速腾飞的一股重要力量。近几年,湖北省纺织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我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中10个营收即将突破5000亿元的产业之一。
科技创新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得益于纤维材料的快速创新,纺织产业展现出新的活力,不仅用于传统服装业,还广泛用于家居、建筑、环境保护、医疗健康等。
例如,武汉纺织大学正在推进的纤维编织人造血管的临床转化,将为心血管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手段。在航天领域,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这面国旗是我们用玄武岩拉丝变成超细纤维制作而成的,重量只有11.3克、不及两枚1元硬币,可以耐受太空的极端环境。未来的纺织产业,是一个时尚产业,也会是一个大健康产业。我们与武汉的医院正在联合开发具有监测心率、温度、皮肤状态的智能穿戴纺织品。
武汉纺织大学将坚持科技创新的“四个面向”,用优势学科带动新兴、交叉学科发展。我建议:教育部、科技部等国家有关部委加大对特色高校的支持力度,促进高校高水平建设、特色化发展。用教育、科技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03
建议在湖北布局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宋保亮:
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高发,是导致老年人失能失智的主要原因。慢性病防治关键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预防,做大做强大健康产业意义重大。
大健康产业作为“51020”现代产业集群中的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之一,是推动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湖北作为科教大省、医疗强省,拥有丰富的高校资源、科研机构和高水平的医院,这些都为推进科技创新与大健康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近年来,以武汉光谷生物城为代表,湖北在武汉、宜昌、襄阳等地已初步形成多个大健康产业集群,相关企业数量超过1万家,“武汉一核引领,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两带联动,宜昌、襄阳、十堰等多极支撑”的产业布局已初步形成。
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湖北大健康产业的扶持力度,支持湖北打造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议国家支持湖北布局建设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进一步整合湖北的医疗、科研和人才资源,提升区域整体医疗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更好服务中部地区老百姓。
健康医疗大数据涵盖人的全生命周期,建议国家支持湖北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武汉),支撑数字化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升老百姓健康服务获得感。
审议结束后,与会中外记者围绕关心关注的重点问题进行了集中采访。多位代表就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科技研发引领企业发展、发挥光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建设“世界光谷”等方面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全国人大代表 黄立:
湖北充满机遇、挑战和活力
邀请广大有志青年来创新创业
科技日报记者:请问代表能否用自身的经历来介绍一下湖北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方面的情况?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黄立: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对湖北提出了“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要求,为湖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一直坚信科技创新是推动企业进步,乃至国家强盛的核心动力。我就用我的切身经历和体会来介绍一下湖北在这方面的情况。
1999年,我用全部积蓄30万元人民币在湖北注册成立武汉高德红外公司。当是很困难,但我们一直承受着红外探测器核心芯片技术被西方封锁和卡脖子的困境。即便是性能很低端的产品,看对方的脸色才能卖给我们一点点,而且还要经过9个月的审批。没有红外探测芯片,就没有红外产业。
核心技术是讨不来,要不来的,只有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经过无数个日夜的钻研,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我们终于成功研制出自己的红外探测器核心芯片,支撑起我们国家自己的红外产业链并用于多个国之重器。公司已于2010年上市,并已成为该行业的领军企业。这是中国科技实力的体现,也是湖北这片土壤孕育的结果。
除了高德红外之外,我们还开展了脑机接口方面的研究。脑机接口技术是中西方未来科技争夺的至高点,马斯克的成果很厉害,但我们也不甘示弱。凭借团队的实力和创新精神,去年我们研制出65000通道的双向脑机接口产品,技术性能超越马斯克20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不仅给大量医疗康复带来新希望,也为探索人机融合打开新大门,这也是在湖北科技高地上长出的果实。
此外,我们正在研制的一款2.6吨的飞机,能坐4个人,垂直起降,一次航程能达到1000公里。未来我们计划打造“共享飞机+共享机场”的全新分布式航空模式,让大家想什么时候飞就什么时候飞,想飞哪里就飞哪里,哪怕直接飞到村里或山顶。这将有可能给湖北也给我们国家带来新的巨大的增长。
有什么样的企业,背后就一定有什么样的环境。湖北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机遇、挑战和活力的地方。今年春节刚过,省委主要领导就带队专门来公司考察脑机接口、无人机和芯片等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工作,这让我们感到特别温暖与鼓励。
湖北省从科研资金支持、搭建创新平台到优化人才政策,方方面面都做得很到位,给我们营造了非常好的营商环境。在湖北,企业随时都能感受到政府对创新的鼓励、支持和包容,能让我们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研发和创新中。在这里,我也邀请广大有志青年到湖北来创新创业。
我坚信,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之路,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将湖北建成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全国人大代表 闫大鹏:
建成世界光谷,
是我们共同的梦想!
经济日报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曾点赞湖北“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请问,湖北是怎样支持激光产业发展的?对于建设“世界光谷”,您有什么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工程师 闫大鹏: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光谷调研。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第四次到访光谷,每一次,总书记都对光谷的科技创新寄予厚望,尤其是对激光技术及应用成果格外关注,三次听取相关汇报。在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下,在国家战略支持和光谷自身创新生态的共同推动下,光谷激光产业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华丽转身。
建设世界光谷是我们肩负的一项重大使命。回顾2024年,光谷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取得了不少亮眼的成绩。李德仁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73家,在全国高新区里排第4名。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连续三年保持10%以上的增速。光谷还诞生了国产数据库、中国电竞、交互式AI等新兴产业的“全国第一股”。产业发展上,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生命健康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
面对未来,为加快科技创新,建设世界光谷,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
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光谷已经拥有5座大科学装置和6家湖北实验室,需持续加大对高水平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投入。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继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汇聚光谷。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设立专项基金,实施新型攻关机制,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
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鼓励链主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带动中小企业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实现产业集群的整体升级。
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通过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建立技术交易服务平台等方式,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和应用水平。
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加强与国际知名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交流。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产业峰会等活动,吸引更多的国际科技资源汇聚光谷,提升光谷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影响力。
把光谷建成世界光谷,是我们共同的梦想。在总书记的关怀下,在总理工作报告的指引下,只要我们一起努力,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建设世界光谷加油!
会议现场
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