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阿姨,您这水花盆里的积水我帮您倒掉再消杀下,最近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正关键呢!”在光谷花山街道软件新城智慧社区(下称“软新社区”)的居民院里,扎着高马尾的“90后”网格员王慧珺正蹲在地上忙碌。武汉姑娘特有的爽朗嗓音,混着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成了院落里最亲切的背景音。
王慧珺被大家亲切唤作“珺格格”,作为土生土长的光谷原住民,她已在这片社区坚守六年。用脚步丈量社区每一寸土地,用真心温暖邻里间的距离,更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王慧珺走出了一条青春化社区治理的温暖路径。
从“小姑娘不懂事”到“有事找珺珺”
近日,记者走进软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王慧珺正对着电脑整理入户登记资料,指尖在键盘上敲出轻快节奏,屏幕上跳动的每一条住户信息、每一个标注的“重点关注”,都藏着她六年来扎根社区的故事。
“2019年刚接管亿达云山湖小区网格时,我连门都难敲开。”王慧珺笑着回忆起最初的窘境:那时小区每月平均有30多起投诉,邻里争执、物业矛盾层出不穷,更让她挫败的是业主们的质疑——“你一个小姑娘,能解决啥问题?”
在社区书记的点拨下,王慧珺沉下心重新“读懂”这个小区:80%的业主是30岁左右的新光谷人,在附近科技园上班,习惯用互联网思维高效解决问题,遇到麻烦时只能用“投诉”表达诉求,她决定先从“接住居民情绪”撕开破局口。
业主张先生曾因小区篮球场噪声投诉多次,王慧珺没有简单劝和或要求整改,而是一次次上门倾听:白天找不到人,就等晚上张先生下班;一次说不通,就带着社区活动邀请函再来——聊天中她得知张先生的妻子刘女士是绘画爱好者,便常邀她参加社区书画沙龙。一来二去,心门渐渐打开,张先生主动说:“其实我们也不是不让打球,就是希望能少点噪音。”
抓住这个诉求,王慧珺立刻联合物业、业主代表开协调会,最终敲定方案:为篮球场铺设减噪减震地垫,同时约定晚9点后停止剧烈运动。这场风波让王慧珺总结出“先共情再解题”的工作法。
此后,她帮独居老人代缴水电费、为上班族开通“线上议事群”、牵头成立业主志愿服务队,从换灯泡、修水管的小事,到制定小区停车规则的大事,让“社区事”变成“自家事”,渐渐地,“有事找珺珺”成了居民的共识。
助力“幸福格子铺”成为青年的港湾
记者走进软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社区合伙人肖肖正忙着给手工面包打包。“这款无糖面包每一批味道都不一样,健身的年轻人特别爱买。”肖肖一边递面包一边介绍,身后是“幸福格子铺”的招牌,在暖光下显得格外温馨。
这不是普通的社区小店,而是软新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的“闪光小店”。王慧珺介绍,小店以“社区合伙人”为核心,为社区免费提供闲置空间,为居民搭建创业平台与经营档口,为大家提供多元化社区服务,让闲置资源“活”起来,也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利。
摄影、花艺、烘焙、收纳……如今,“幸福格子铺”不仅让创业者实现了创业梦,还成了社区的“社交据点”:居民来买面包时会聊几句家常,年轻人在这里交流创业想法,社区的凝聚力也悄悄变强了。
在同事张建双眼中,王慧珺的“靠谱”不仅仅体现在创新上。“她就是个‘女汉子’,啥急事难事都第一个冲。”两人搭档五年,雷家茂记得最清楚的是2023年的一个周末:业主刘阿姨的孙子在小区里走丢,老人急得哭着给王慧珺打电话。当时王慧珺正在外面办事,挂了电话就往小区赶,一边联系物业调取监控,一边组织网格员和志愿者分片寻找,还在业主群里发了孩子的照片和特征。不到半小时,就在小区凉亭里找到了孩子。
这样的小事,在王慧珺的工作里还有很多:帮独居老人预约疫苗接种、陪行动不便的居民去医院开药、深夜帮业主协调漏水纠纷……她的微信通讯录里,存着1000多位居民的联系方式,其中700多人是她的微信好友。逢年过节,她的手机总会被祝福信息塞满:有居民拍的社区晚霞,有孩子画的“珺珺姐姐”,还有简单却暖心的一句“辛苦了”。
娘家人把社区建成“有温度的家”
“你看,这是我小时候拍的照片,这里还是农田呢。”王慧珺手机里存着一张老照片,照片里的光谷,是成片的稻田和低矮的房屋;而现在,这里是高楼林立的科技园,是年轻人追逐梦想的热土。“我是在光谷长大的,看着它从农田变成现在的样子,现在能亲手建设自己的社区,特别骄傲。”
六年里,王慧珺的脚步遍布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每天早上8点到岗,先梳理当天要处理的事项;上午入户走访,重点关注独居老人、困难家庭;下午处理投诉、整理资料,有时还要开协调会;晚上下班后,她会在小区里转一圈,和晚归的居民聊聊天,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事。一天下来,她的微信运动步数总能超过1万步,鞋底磨破了一双又一双,笔记本记满了一本又一本。
夕阳西下时,王慧珺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在小区里散步。“珺珺姐姐!明天的读书会我们带了新绘本哦!”刚放学的孩子们围着她叽叽喳喳,清脆的声音在楼宇间回荡。她笑着蹲下身,和孩子们约定好明天的时间,起身时,脚步依旧轻快——她还要去看看独居的李奶奶,问问她晚饭有没有吃。
这位“90后”“珺格格”用最朴素的“用心交心”,在新老光谷人之间架起了连心桥。用六年的坚守,让社区变成了有温度、有活力、有归属感的大家庭。而她自己,也在这片生长的土地上,把青春的汗水洒进社区的烟火里,绽放出最动人的芳华。
从武汉地图外的2厘米,到建设中的世界一流科技园区,200余万人从全球四面八方而来,投身世界光谷建设。一个个扎根于此、默默耕耘的普通身影,构成了光谷这片创新热土最坚实的基底,他们或许平凡,却从未停止追寻属于自己的那束光。
为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和“干部素质提升年”工作,弘扬“三大精神”,讲好“大思政课”,东湖高新区已启动“世界光谷·追光者”主题宣传宣讲活动,将推出一批在普通岗位闪耀时代风采的先进典型,集中展现新时代奋进、向上的光谷人群像,为支点建设凝聚光谷精神共识。
欢迎您通过邮箱OVCInt@163.com,或在“中国光谷”微信号留言,为我们推荐更多身边“追光者”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发现光,记录光,传递光,汇聚光。